這是什麼?
肉圓。台灣特有小吃,從南到北都有不同口味版本。這一顆是北斗肉圓❤️。
那一天,我才知道,原來彰化北斗,是台灣肉圓的起源地!
大家好,【跟著TT去苗彰南】,我們今天回頭到彰化北斗去!分享我對台灣肉圓的全新認識,以及北斗肉圓的滋味!😋😋
話說,那一天我們去彰化拜訪,由於時間是在下午,於是我們就提早到了彰化,要拜訪的客戶地點靠近北斗鎮,心裡於是想起了北斗肉圓這個小吃... 你是大家都一直同意中午就去吃這個美食!😍😍
上網查才發現北斗肉圓幾乎就在一條街上,而且名字都很特別,幾乎都叫做「北斗肉圓X」,X = 儀、瑞、生、詹,等等,超好笑的。甚至有一家叫瑞Q,是瑞的第二代。😆😆
這樣倒也是簡單可辨啦!😊😊
在去之前,先在美麗的彰化高鐵站做功課,才發現,乖乖,原來這個小鎮竟然是傳說台灣肉圓的發源地呢!那這一趟,就更值得了!😎😎
以下來自維基百科:
相傳肉圓是在日治時代彰化北斗的寺廟擔任桌頭的范萬居所創。當時台灣發生了戊戌大水災,范萬居是在廟裡面當桌頭,專替神明翻譯,將蕃薯浸濕,揉成一團,加上花菜,再做成粿仔的形狀煮熟給災民食用賑災,是北斗肉圓的雛形。第二代范媽意把肉加進去粿仔裡,用手把粿仔從碗挖出來、捏成形,於是肉圓上可以清楚看到手指的痕跡,手指頭的形狀也就成了北斗肉圓的特色。傳到了第3代范龍生和范瑞銘,用蕃薯粉跟在來米漿做皮,把高麗菜改成竹筍,包上赤肉做餡,奠定了北斗肉圓最後的範本。鼎盛時期,北斗有20多家肉圓店,幾乎都是師出自范家。台灣第一顆肉圓原來是由此而生。北斗肉圓後來又流傳到台灣各地,也產生了各地不同用料與做法的特色肉圓。
看了這一篇文章,我才知道台灣肉圓的各地口味版本比我想像的更多種呢!看來以後可以這樣一個一個去吃上一遍,雖然說我已經吃過大部分的了啦!😄😄
好的,不再囉嗦,讓我們出發吧!
這一間北斗奠安宮,在中華路上,就是上面說的肉圓一條街這裡,最大間的廟。
旁邊就是北斗肉圓儀。不過呢,大家決定這麼多家,選擇兩家吃好了,一方面避免採雷,另一方面也增加多樣性;但三家是不可能一餐解決,所以,兩家!
不好意思,沒選到肉圓儀。😅😅
第一家選擇肉圓生。原因無他,就是從眾,因為曾經被指定過為國宴小吃菜色,好不好,都得來吃一次啦!😅😅
百年老店,自不待言。我看可能很多家都是啦!
這個價位,湯算是便宜,但肉圓... 不算便宜。台北也是這個價格,甚至還有更便宜一點的。
這裡肉圓店菜單都很簡單。
牆壁上滿滿名人來吃的照片。
來吧!我嚐了肉圓、米糕、綜合湯。
肉圓!
評論一下:好吃,沒問題!但,沒有想像中出色或特別。只能說中規中矩。
湯的話,大概台灣很多鄉下的湯,就是這樣,簡單的湯底肉骨熬的,配上豆腐或白蘿蔔或魚丸貢丸等,清爽解膩,很適合搭配肉圓一起吃!
吃完,意猶未盡,繼續走向下一家!💪💪
走了5分鐘就到了!這一家,肉圓詹,在附近巷子內。聽說這一家是在地人比較常吃的呢!😚😚
店內用餐空間比較小,不過一直有人買外帶。
這一家的菜單又更簡單了!
一個油鍋,一個湯鍋,撐起老店大生意!
一切都是.... 吃了再說!😆😆
湯的部分,雷同。
肉圓部分,卻是略有不同:醬比較少,較清爽,可以吃到肉圓皮的彈性口感。內餡的肉比較有滋味,整體來說,我十分肯定,好吃!!會想再來吃。😋😋
相信這樣一比較,大家應該知道我偏好哪一家了吧?😚😚
但這還只是其中兩家,其他家,只能下次再來品嚐囉!
值得記上一筆的北斗肉圓食記,希望下次,您也能到這小鎮來嚐嚐!🥰🥰🥰
【跟著TT去苗彰南】,下回繼續!😉🫶❤️


Hive CN區 是區塊鏈社群平台Hive上面的中文社區,這裡的人們很和善,這裡的大神很給力,歡迎來這裡玩耍社交,看看未來世界的模樣,希望在不遠的未來一起財富自由喔~~~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