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莫桑比克的TETE新食堂里,一碗热腾腾的饸烙面登场了——辣油翻滚,汤浓味正。从西安到非洲,这碗面不仅是味蕾的慰藉,更是语言之外的身份确认。那一刻,我们仨老乡围坐一桌,不需要说太多,筷子挑起的是乡音,是记忆,也是距离消解的温度。嘹咋咧!!!
【01|食堂里的面食仪式】
2025年5月12日(周末)中午,莫桑比克的新建食堂首次亮出“家乡特供”——饸烙面。
📷 附图:浓郁热汤、筋道面条、油泼辣子,熟悉的香气一上桌,我一瞬间就穿越了——回到了城墙根下的小面馆,那个冬天哈着热气排队的自己。
这碗从陕西漂洋过海的面,是食物界的“远方来信”,写着“你没有被忘记”。
身处异国,能吃上一口故乡的味道,哪怕只是面条,也能让漂泊落地。
【02|三碗面,一份默契】
我们三位陕西老乡,几乎没约定,自然地围坐到一起。
没有寒暄,没有客套,三双筷子先伸进碗里。第一口下肚,彼此笑了,那不是礼貌的微笑,是认出的情绪,是从味觉打捞出的乡音。
我们说的不是“这面好吃”,而是“这味道回来了”。
有些归属,不需要语言确认,而是靠一口熟悉的辣香同步频率。
【03|一碗面,拉近万里乡情】
阳光从新食堂的窗格洒下,桌上腾着热气,我们仨隔着万里,却因这一餐再次并肩。
这不只是一顿饭,更像是一场文化仪式——它说:“你在哪,文化的根就在哪。”
食物,是最容易跨越国界的乡愁地图。它替我们在异地画出一张心理的中国地图。
💬 写在最后
你有没有在离家很远的地方,突然吃到一口“熟悉的味道”?
那一瞬间,你想起了谁,又在哪?欢迎留言,说说你的“食物乡愁”。
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