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对比我们小时候的小学时光,课间的快乐简直是童年最鲜活的记忆。那时,只要下课铃声一响,老师刚走出教室,小伙伴们就会蜂拥而出,完全不受拘束。
管它课间是十分钟还是几分钟,先热热闹闹玩一场才是正经事。你追我赶、老鹰抓小鸡、踢毽子、跳皮筋,各种游戏轮番上演,孩子们个个活泼好动,运动量也十分充足。
那时候的学校,对课间活动几乎没有过多干预,完全放任我们释放天性。
可如今公立小学的课间,却让人有种窒息感,甚至有人调侃和坐牢没什么区别。
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开始,老师和校方就反复强调“安静课间”。
所谓“安静课间”,就是在10到15分钟的小课间里,要求学生尽量不走出教室,甚至不能在班级所在的楼层随意活动,疯跑、嬉戏打闹更是被严令禁止。
一旦违反规定被抓到,不仅会全校通报批评,班级积分会被扣除,情节严重的话,班主任的绩效工资也会受到影响。
更有甚者,如果某一周班级纪律不佳或受到批评,接下来的每次课间,学生都必须在教室静坐,只能看书,不许离开座位。
有些班级的管理方式更为严苛(那个班级可能在本周被扣了纪律分或者已经被警告过),学生课间即使要上厕所,都得先向老师报告请示。
虽然学校在第三节课后会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,老师会带领学生下楼做广播体操或开展其他运动,但其余的小课间,校方仍希望孩子们保持安静,乖乖坐在座位上看书,不许随意走动。
我实在无法理解这种管理模式,小学阶段的孩子,好动本是天性,如此压抑他们的活力,难道不会出现问题吗?
频繁有家长和我交流,都觉得现在孩子在学校的状态,简直像进了监狱,这并非夸张的说法。
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并非校方故意为难孩子,更多是被现实问题“逼”出来的。如今,校园安全事件频发,比如学生课间被铅笔戳伤眼睛、追逐时摔伤导致骨折等新闻屡见不鲜,一旦发生意外,家长往往会追责学校并索要赔偿。
于是,为了规避风险,不仅湖北省,全国很多公立小学都采取了“一刀切”的管理方式,干脆禁止孩子在小课间进行任何运动量稍大的活动。但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,无疑让国内的教育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畸形。现在国内青少年近视率越来越高,体质越来越差,难道还不能引起国家和教育部的反思吗?!
We can discuss ideas and make progress together!
@angelina6688

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


